由于服装市场的庞大,只要稍微用点心经营,是很容易产生现金流的,而当一个服装企业和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就会面临难以突破的瓶颈,无论是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还是质的提升,都需要更大的资本投入、胆识和更高的管理水平,而且即使投入了还不一定会成功,所以很多企业在小有成就时就知难而止裹足不前。
那么手中沉淀的大量现金怎么办?不让它动起来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,用于服装扩大再生产又没有空间,放在银行收益又太低,如此一来,投资其它热门及高利润率行业就成为不二选择,好听点叫多元化发展。
多元化是一朵花,但可能是一朵有毒的花
比如,朗姿股份大力投资医美业务,打造“泛时尚生态”,还有的则是转投房地产、新能源汽车电池、医药以及现金流同样丰富的餐饮业,虽然好多投资都蹭到了行业风口且赚了不少钱,但这些所谓的多元化都是与服装没任何关系的非相关多元化,对服装业务而言无任何裨益。
寻找风口进行投资自然有合理性,但同样也有极大的负面效果。由于未能心无旁骛地深耕服装业,所以,经过四十年的大发展,国内没有一家服装品牌能在国际上攻城掠地,反倒是各种外资品牌在国内肆意横行,不断分食着自己的市场份额,到头来只能悲叹穷庐,一切都是因果,怨不得别人。
世界500强大多尝过多元化的苦果,最后终于知道专一和专注的珍贵
上面的不务正业还算是好的,至少在服装上赚到了钱,否则无法多元化,另一种不务正业在境界上就更差了一点,直接将服装作为圈钱的工具。以特许加盟(franchise)为例,好多服装品牌商的目的是只想通过收取加盟费迅速回款,而对自己应该履行的支持加盟商营的义务则不上心。
结果本来很好的经营形式在中国就大多变味成了如下情形:开始时开招商会,品牌故事讲得天花乱坠,尽量多的拉加盟商进来,收取加盟费,当产品投放市场销不动的时候,则哄加盟商说第一年的生意是要靠养的,过了市场培育期就会好,但第二年形势仍未好转的时候,关系就难以维持了,好多都要对簿公堂。
加盟日渐式微
在服装品牌企业内部,加盟制也使招商及销售部门成为企业的核心,高人一等,这本身就是畸形的,更是与现代服装企业以商品企划及买手统筹运营的惯例相背离。在这种模式中,服装完全成了圈钱的中介,有的品牌商甚至是恶意骗钱,收了加盟费就跑路。
所以,加盟这种模式不得不回到原点,现在好多服装品牌企业甚至已不再收取加盟费,有的还会采取联营式加盟,即品牌商会深度介入加盟商的店铺装修、货品陈列及人员管理,甚至通过数据化建立起比较紧密的合作关系。
在加盟费退潮的同时,又出现了一种变种,就是表面上不收加盟费,但品牌商根据加盟商订货金额的大小不同给予不同的折扣,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上百万,由于是预收款,其本质是变种的服装圈钱形式。
图片来自网络
其实,不只下游服装业,属于上游的面料行业也同样存在不务正业的情形。话说内地某面料市场,里面的面料老板从不散卖布匹,服装加工厂要买就整匹整匹地买,不管你需求多少用不用得完,用不完的可在服装生产旺季后退货,面料商会按实际退货多少退款。
虽然加工商有选择面料商的权力,但由于成本物流交通等因素,只能在当地采购,所以面料商的做法多多少少有些强卖的意味。这种方式明摆着就是以面料作为最大化获取现金流的工具。那么,面料商获得这部分钱后去干什么呢?也可能是弥补布匹的生产经营成本,但更多的是拿去干别的去了,比如高利贷什么的。
上述做法的本质就是以布匹为抵押品向服装加工商获取无息资金,用于其它经营获利,而加工商也因为有布匹在手,即使到期收不回本,或者能收回本但没利息,也不至于损失太多,所以也大致能接受,但碰到恶意圈钱的,就只能自认倒霉了。